全文連結:https://hkbookstoresweekly.wordpress.com
2025年6月30日,序言書室店長未未終於撒手人寰,走完長達26年的貓生。未未生前愛好與客人互動,坐上客人的大腿,故在牠身故後,後多朋友都在書室通告上表達了不捨之情,留言送別。這次希望大家想想,如果未未和你一起看書,坐上你大腿的話,你希望拿着甚麼書和牠一同閱讀呢﹖這次每周一書題目承蒙多間書店參與撰文,銘感之餘,各間書店分享接觸貓的經驗亦令人目不暇給。
Photo by Mellow Out.
很多朋友分享繪本。大概,在愛貓人中,有愛繪本的讀者,也有愛小說的讀者。先說繪本,是因為圖像永遠是不同背景之間的溝通橋樑﹔即使是「貓」,也可能對圖像有共鳴,影像更是不得了,比如電視機裡的獅子。如此,不知大家會否像少少同渡館那樣,想起作品被拍成電影的幾米的著名繪本《遺失了一隻貓》呢﹖書中一頁的貓咪有一對翼,彷彿預告了未未飛上彩虹橋的結局。繪本童樂帶來的,也是關於貓的繪本《貓咪旅館》,繪本中讓我們明白到,聚散有時。長夢書店的《休息所》,也是一部關於動物的繪本,書中講述一間讓動物靈魂們休憩的小木屋,嚮導男孩在帶領動物抵達那裡時,也同樣教導牠們如何寫信。這固然有人類對已故寵物的哀思,也有希冀動物得到安息的寓意,對經歷動物離世的讀者來說,是很治癒的一個故事。
未未,一隻在售賣文史哲書籍的店內生活的貓,生前見盡了從文藝青年到各色各樣的讀書人,也曾感受過很多「朋友」的體溫,故此解憂舊書店以貓奴哲學家約翰‧葛雷的《貓哲學——貓與生命意義》提醒我們,對於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,有時貓比人類更豁達,所以很多哲學家或文學家身邊(比如蒙田、斯賓諾莎、叔本華、普魯斯特等)也少不了貓的陪年。界限書店再次介紹黃宇軒的《城市散步學——以香港作為起點》,讓我們留意各自對城市記憶中的拼圖組件,這種對城市的記憶圖像其實貓也有,即使牠的拼圖範圍比我們小得多,當中或許有家或店舖中的物件,或許有熟悉的臉孔。同時,貓也是城市裡的「組件」之一。
世上有無數的貓,也有無數貓與貓奴的故事。夕拾x閒社這次希望與未未共讀的《摸布想自己賺罐罐》,也是另一個與貓共處的故事。書中的摸布和未未一樣,努力學習做店長,書中的貓「賺罐罐」,其實也是與貓奴親密關係的一種證明。序言書室這次送給他們店長的書,是曾慶靈的《香港魚畫第二冊》。序言書室體貼地提到,未未生前吃了很多雞肉,對魚肉比較陌生,這本薄薄的畫冊正好為未未提供對魚的想像,又不致有太多文字,作為表達對未未關愛的方式,很貼地也很暖心。最後,獵人書店以竹下文子繪本《沒有名字的貓》裡面的虎紋貓故事,對應未未與人的互動,與及自己家中四隻貓的生活。關於貓,我們總有很多哲學思考,比如﹕貓知道自己名字背後的意義嗎﹖知道人類對牠們的情感嗎﹖每隻貓是獨一無二的嗎﹖答案留待各位貓奴與主子互動中去發現。

店長未未初到序言的時候,並沒有很親人,反而常常躲起來。不過慢慢熟習環境以後,他就以自己的方法讓不同的人去滿足自己的需要。筆者有幾年時間是負責「散步」的。店長會走在我前面,然後回頭向我喵兩聲,我就要開始向前跟隨。如果不跟隨,他就會一直喵叫。向前走的時候,可以與店長同步,但不可比他走得快。走得太快,他就會停下來,注視著夠膽走得比他前的我。我倒退幾步,他就會滿意地繼續向前走。如是者從櫃台走到走廊,通常要走兩個來回。後來可能年老了,或是忘了散步,就沒有再傳召我隨行。
記憶中,店長是在沒有散步後才需要大髀的。他坐在橙色沙發上,覬覦每一個坐上去的客人。有時好久沒有人去坐,他就會喵喵叫。如果還是沒有人上釣,作為店員就要去充撐一下。但從觀察所得,客人的大髀比較令他滿意,願意久坐,有時會坐上半天。我就沒有那麼幸運,通常讓店長將就一下,坐個十五、二十分鐘,就會被放棄。
所以店長坐上來要一起看一本書的話,不宜太長篇。最近最好的莫過於《香港魚畫》。薄薄一本的畫冊,從封面開始就是一頁頁全彩的魚類插畫,每一幅都鮮活,像是剛剛從魚缸撈上來的樣子,正好可以拿去烹煮。除了魚畫,作者也用心地介紹每一種魚。品種、外貌、特色都娓娓道來,更重要的是美食屬性和回憶。這些不單是香港魚類,也是作者生活的點滴。
事實上好多魚雖然說是香港海產,但卻不容易在街市見到。作者提到哪些新鮮好吃的,都是他兒時家人在街市買來,或是他成長後四處釣魚而獲得。毫無例外,這些兒時的魚,今日海釣的野生魚,都比養殖魚好吃。不過話說回來,今日之所以鮮少在街市見到野生鮮魚,正是因為三十年來的濫捕。作者也提到,雖然許多魚是野生的好吃好多,但為了希望香港魚類有更好的生態,能夠吃上養殖的,也是件好事。
話說回來,店長一向都是愛雞多於魚。不知道讀過這一本書,會否讓店長再來的時候變成一隻愛魚的貓。
( 繼續閱讀… )